《戰爭與和平》

文/江蓋世

2016.07.06.

 

 

一位好友,剛結束莫斯科普希金學院的課程,日前返台。

6/28 (週二) 約他餐敘,聊聊留俄期間許多事。

 

他為我帶回來大文豪托爾斯泰的巨著《戰爭與和平》上下冊

(Война и Мир , War and Peace )

 

Russian Novel.jpg

圖說:托爾斯泰「戰爭與和平」(俄文版)

 

獲得贈書,我好高興,往後幾年,我可以有這一套托爾斯泰的俄文原著,慢慢的啃了。

 

1970年代,我在台大讀書,雖讀的是政治系,沉醉的卻是俄國文學,我還修了兩年俄文,沒有書,沒有錄音帶,只有一位東北籍的老教授,課堂上發一些影印的講義,我仍讀得津津有味。

 

1970年代「反共抗俄」的政策之下,任何人想去莫斯科留學,那不是夢想,而是作白日夢!

 

當然,我所學的皮毛俄文,一走出校門,就忘光光了!

 

直到1991年底,戈巴契夫倒了,蘇聯瓦解了,俄羅斯取代昔日蘇聯,撐住半天邊,開始敞開大門。

 

在那之後,台灣當局的政策也調整了,也開始開放學生留俄,培養涉俄人才。

 

1998年,我第一次走訪莫斯科,心情很興奮,我終於來到了普希金、托爾斯泰、屠格涅夫、巴斯特納克……等文豪的國度了。

 

托爾斯泰的思想,胸懷人道主義,尤其敢公然反對國家的暴力。當年甘地正在領導印度人民,抵抗英國人的統治時,曾與托爾斯泰兩人書信往返,探討反對國家暴力的議題。

 

托翁與甘地,這兩顆人類偉大心靈的思想交會,我深感興趣,因而努力作這方於研究。但我所看的托翁著作及相關資料,都是中譯或英文,那時,很希望自己能直接閱讀俄文原著,了解托翁思想精髓。不過,這對我個大學只修兩年俄文皮毛的人而言,這是高難度的挑戰。

 

Kostya in Russia in 2003.jpg

圖說:2003年,江蓋世前往俄國托爾斯泰故居參觀,一代文豪托翁,長眠於此。他的墳墓,相當簡樸,座落在森林之中,只是一堆土,蒼鬱青草,灑上許多鮮花。Ясная Поляна (Yasnaya Polyana), Tula, Russia.

 

1998年自俄歸來,工作上依然忙碌,

但還是決定重拾俄語讀本,

後來還自聘俄國人家教,每週一次研讀。

 

我重溫舊夢了,抓回年輕時的夢想,

斷斷續續,研讀俄語,

雖記憶力已不復當年,

今天讀,明天忘,

甚至有些好友笑我,

人生過半百,還讀這沒路用的語言幹什麼?

我也不去辯駁,仍自我享受學習的快樂。

 

直到現在,我如同一個老童生,蹣跚學步,

追求年輕時代的俄語夢想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江蓋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