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威權紀念堂》
文/江蓋世
20090628中正廟行動網聚(江蓋世筆電噗浪,背後就是台灣民主紀念館牌匾)
我從來不認識蔣介石,
但我堅決反對「國立中正紀念堂」這樣荒謬的國家制度。
我的主張很簡單:
「反對以任何國家預算,來追思威權統治者。」
在《中正紀念堂》尚未正式改名前,
我建議,台灣民間應以《威權紀念堂》來稱呼它。
以下幾點說明:
1.「追思供奉」
以前反對運動人士戲稱《威權紀念堂》叫作《中正廟》。
但實際上,它不是民間的廟,
它是在台灣的土地,一座矗立的追思威權統治者的紀念堂,
它使用人民稅金,去追思供奉蔣介石。
自1980年起,無論台灣的自由民主政治,
如何歷經艱難,向前發展,
38年來,《威權紀念堂》享有國家預算,屹立不搖。
2.「促轉條例」
2017年12月,《促進轉型正義條例》通過了。
這個特別法,
--它告訴了我們,
「威權統治違反了自由民主憲政秩序」。
--它規定了我們,一個重要事項,
那就是,政府有義務要依法「清除威權象徵」,
人民有權利要依法「清除威權象徵」。
--它更點醒了我們,《國立中正紀念堂》相關的法律規程,
根本是不義的法律,相關的國家預算編列,更是不義的預算編列。
反抗不義的法律制度,是人民的基本權利。
3.「台灣價值」
每年有許許多多國外觀光客來到台灣,他們走進台北市時,龐然大物的《中正紀念堂》(Chiang Kai-Shek Memorial Hall)就是一個台北觀光景點,一個熱門打卡地標。
追求自由民主的台灣人民,遇到來台的外國友人,很難回答如下的一些問題,尤其當這些外國友人,他們清楚了解,台灣曾經走過了軍事戒嚴威權統治,長達38年,台灣現在已經民主化了,台灣現在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了,走進去這個紀念堂廣場,他們可能會問:
「為什麼自由民主的台灣社會,依然要紀念蔣介石這位當年的威權統治者?」
雖是打卡地標,雖有觀光效益,但是,
供奉追思威權統治者,這絕不是我們長期追求的台灣價值。
追憶彰顯台灣人民,為了人權,反抗威權統治者的奮鬥精神,
才是我們捍衛的台灣價值。
4.「還原真相」
這個《國立中正紀念堂》,政府部門尚未正式改名之前,
我們民間可以先行改名,還原真相,
我個人建議,就把它改成《威權紀念堂》,
英文就改成「Authoritarian Memorial Hall」。
畢竟,它就是在紀念威權統治者啊!
不論是哪個政黨執政,我們追求的是人權價值,
我們要求的是,停止國家預算追隨供奉蔣介石。
若任何政黨的政府,繼續維持現狀,繼續追思威權統治者,
那麼,我們民間就使用《威權紀念堂》這個名稱,
直到政府正式依照《促轉條例》的立法主旨與相關條文,積極改變政策為止。
5.「捷運廣播」
每年,大台北地區的台灣人民,以及成千上萬的外國友人,搭乘台北捷運經過《威權紀念堂》時,都會聽到車廂內,以「北京話」、「台語」、「客語」、「英語」提醒乘客,到站了,到站了。《中正紀念堂》《Chiang Kai-Shek Memorial Hall》,不分春夏秋冬,不分白天晚上,不斷放送《中正紀念堂》這個站名,好像,「蔣介石」這個名字與台灣人民的生活,息息相關,朝夕相處,密不可分。
台灣轉型正義浩大的工程中,
我們看到了綠島紀念碑,一個又一個「受難者」的姓名,
卻看不到「加害者」公諸於世。
我們看到矗立在台北街頭的巨大紀念館,
昔日威權統治者,躺臥紀念堂,
以他的姓名,享受一年又一年的國家預算供奉與長期追思。
這是一個時代的荒謬劇!
一個自由民主的台灣社會,
一個威權統治者,已經走了40多年,
台灣戒嚴,也解除了30多年,
政黨輪替又輪替,
這座《中正紀念堂》依舊屹立不搖,
捷運站名廣播,依舊天天播放,
直到今天,依然如此。
捷運站名廣播,天天提醒著台北市民,
這個時代的荒謬劇,仍在上演中......。
6.「夠了夠了」
1980年《國立中正紀念堂》正式使用至今,已經38年了。
今天,我們不得不說:
「夠了就是夠了!」(Enough Is Enough!)
我的父祖輩,他們熬過了38年的戒嚴。
我們中年輩,也走過了38年的《國立中正紀念堂》廣場。
台灣的青年輩呢?台灣的大學生呢?
我相信,台灣的年輕人:
您們不會再視若無睹而冷漠,
您們不會再事不關己而沉默,
您們不會再把你們未來辛苦賺錢,
所繳的稅金,繼續拿來供奉追思威權統治者。
那麼,我在此給大家提個建議,
尤其是給年輕人的建議:
從現在開始,讓我們給這個
《中正紀念堂》,一個新的名稱吧。
當您與人見面地點,
當您撰寫交通資訊,
當您約人聽歌看戲,
一定要提到時,
我建議您,
一個還原真相的名稱,那就是
《威權紀念堂》,
若對方是外國友人時,就告訴對方是
《Authoritarian Memorial Hall》。
「夠了,就是夠了!」
為了台灣這塊土地,
我們要站出來,要求改變!
總有一天,自由民主的台灣價值,
終將取代威權統治大殿。